澳门特区赌场_澳门金沙游戏¥中心大厅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蒲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面落实“关天规划”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经济加速跨越、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审视宏观环境、把握政策机遇,客观认识县域基础、科学统筹发展全局,编制形成蒲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县,壮大支柱产业,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实施以“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园区发展抓项目”为内容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效克服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圆满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间,全县将转入升级转型、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县“十一五”期间坚持大项目引领,优势产业支撑,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到“十一五”末,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3.6亿元(按现行价格,下同),年均增速达18.71%;较“十一五”初增长2.23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6亿元,年均增长36.82%,较十一五初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8元,年均分别增长19.32%和19.38%,是“十一五”初的2.4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2:42:36调整到20:43:37。
     2、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能源化工、建材等重大项目为核心,一批大型工业类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29家,建成投产21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64家;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尧柏集团15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海泰新材料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批准实施,花炮产业新建改建花炮公司126家,整体步入企业化发展轨道。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9.38亿元。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1%,较“十一五”初提高2.73个百分点。
     3、项目建设动力强劲。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五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59个,完成投资163.38亿元。全县上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方式,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投资环境,“十一五”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10个,引进资金77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9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多,有效地推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4、城乡统筹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17.5万亩,果林面积56.4万亩,优果率进一步提升,酥梨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强势推进畜牧业发展,产值实现翻番目标。全年劳务输出和转移劳动力14.94万人(次),劳务收入11.9亿元。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通村公路257公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以上,较十五期间翻了两番。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全县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行,城南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7.3亿元,较十五期增长207.6%。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争取中省市投资1亿多元,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高考二本人数总数达8635人,较十一五初增长34.8%;职业教育得到发展,累计培训专业技术工人1.37万人次。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5项,获中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得到提高。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阵地建设,投资额达1.163亿元,接近改革开放30年的总和。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71%,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补偿标准得到提高。计划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6、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完成县乡机构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围绕建设创新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落实型政府、廉政型政府四个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重要事项公示、重大决策听证、重点工作通报等制度,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1.88%,保证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表1      蒲城县“十一五”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十一五
  实际 2010年 年均增长(%) 净增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37.57 83.86 18.71 123.21%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8.17 16.74 15.42 104.90%
第二产业 亿元 15.65 36.07 18.18 130.48%
第三产业 亿元 13.75 31.05 17.69 125.82%
三次产业比例   20:43:37
全县人均GDP 元 5039.15 10890 16.66 116.11%
二、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亿元 51.31 271.93   429.97%
三、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5340 25600 36.82 379.40%
四、城镇化水平 % 33 43   30.30%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9 29.06 19.54 144.20%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628 16033 19.32 141.90%
七、农民人均收入 元 1810 4388 19.38 142.43%
八、人口自然增长率 ‰ 4.16 4.5    
九、全县总人口 万人 76 77    
 

     (二)存在问题
     1、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园区聚集效应不强,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引领,工业经济人才缺乏,自主创新投入不足,自身增长能力不强。
     2、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村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压力很大。
     3、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相对滞后,规划执行不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够完善。
     4、骨干财源缺少,后续财源不足,财政压力较大,公共投入不到位,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5、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投资与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
     (三)发展机遇
     政策支撑不断强化。国家扩大内需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关天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将进一步缩小我县与沿海地区的体制、政策差异,一大批项目及资金的落地、以及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地缘优势逐渐上升。沿海发达地区受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制约,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县资源要素、成本、区位、市场优势日益显现,这为我县由内源型经济向外源型经济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潜力增大。
转型发展动力增强。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同时,县内外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快速变动和加快升级阶段,为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持久动力。
创新驱动条件成熟。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速进行,将为我县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创新驱动提供难得机遇。
     (四)面临挑战
     资源制约因素逐步显现。石灰石、煤炭等蒲城工业经济发展依赖性资源锐减,可采储量有限,建设能源大县、建材大县面临严峻挑战。加之建设用地、工业用水等资源严重不足,园区发展与工业项目落地受到较大影响。加上生产要素价格进一步上升,过于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十二五”期,国家将制定更加严格、涵盖更广泛的环境保护和低碳排放标准,对我县发展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区域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我县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方面都处于后位。横向比较,我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处于全市11个县市第9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处于第九位,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纵向比较,我县GDP占全市的份额从12.03%降为10.60%,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0.85%降到9.17%,周边县市发展势头咄咄逼人,我县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双重压力。
 
     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发展、利益等矛盾逐步显现,信访案件逐年增加,直接影响 “十二五”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思想观念上重视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了资源加工型产业发展,忽视了延伸产业链条、产业上档升级;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发展现状,单位能耗指标居高不下,节能降耗压力巨大。同时,产业外向度低、创新能力薄弱;工业园区体制不顺、建设滞后、集聚效应不强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县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立足县情,充分发挥我县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环境资源、交通区位、市场容量以及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和开放合作、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及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互动,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围绕稳定和谐、加快发展两大主题,实施项目带动,工业推动,城乡联动,创新驱动,努力实现蒲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突出转型发展。全力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在存量上“转”、增量上“调”,在总量扩张中调结构转方式,在调结构转方式中追求总量。同时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保持和形成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势头,实现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突出以人为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加强和谐社会构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包容发展,实现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突出统筹协调。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以科技、人才、管理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战略定位
     根据关天规划对我县的要求和我县实际,“十二五”时期我县战略定位为“一区一中心四基地”:即:
大西安产业转移与旅游休闲承接区。依托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通过加快城南新区和城东新区建设,扩大城区面积、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服务功能,打造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群核心组成部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产业转移与旅游休闲重要承接区。
陕北煤化工产业接续基地。依托与陕北接续区域优势和烯烃项目,积极融入陕北能源发展板块,加快发展煤化工业,严格实施园区规划,重点建设煤、电、化工、建材一体化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园区,使之成为世界一流、全国最大新型煤化工重点产业基地。
渭北商贸物流中心。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卤阳湖机场,西包、西延、西韩铁路,西禹、渭黄高速公路,发展空港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使蒲城成为立足关中、辐射陕北、连接秦晋物流集散中心。
西北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化产业园(现蒲城工业园),打造关中乃至西北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及涉农化工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西部花炮制造基地。依托城西传统产业基础,以公司化改造为重点,着力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技术推广、产品研发为重点,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上档升级,申报蒲城烟花国家著名商标,提升花炮这一传统品牌,打造西部花炮制造基地。
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卤阳湖开发区,积极引进精密加工等先进制造业,建设航空产业综合发展平台与交流平台。
    (四)空间布局
    以县域交通干线、城镇布局及产业发展特点为依托,打造“一核、两园、三极、四区”的发展格局。
一核。即:即县城为中心的核心发展区,按照“关天”规划建设“三级中心城市”目标,发挥京昆、渭黄高速和西禹、渭清省道交汇城区“金十字”区位优势,迅速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渭南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产业,建设渭北经济、文化区域核心城市。
两园。即:把涉农工业为主的蒲城工业园和陕北煤化工重要接续基地的渭北煤化工业园,打造成为蒲城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成为县域工业经济整体推进的强大动力源和支撑点。
三极。即:以孙镇、罕井、荆姚三个重点镇为中心,加快镇域经济整合力度,突出荆姚镇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牧产业,罕井镇建材工业及其配套、煤机设备制造,孙镇能源、化工配套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具有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增长极。
四区。即:西部花炮工业,北部建材工业、南部现代高科技示范农业、东部洛河流域果林生态旅游业四大发展区域,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使县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上,既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注重新兴产业、生态产业的培育增长,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目标愿景
发展目标是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明确和落实发展任务的一个主要依据。“十二五”时期,围绕 “转型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县从转型发展、社会民生和环境资源三个方面来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
1、转型发展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按照保持一个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规划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0%,按现行价格和汇率计算,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年均增长22%。
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到2015年,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3∶50∶3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与特色产业,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市前列。
2、社会民生主要目标:
人民生活切实改善。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工作、居住、通行、休闲环境不断优化,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建立起覆盖城乡、兼顾外来的医疗、教育、养老、安居及救济、扶助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城市化有效带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县城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5万人左右,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0%。
3、环境资源主要目标:
生态环境显著优化。生态环境变化态势好中求快,生态建设思路大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绿色化”贡献增大,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
节能减排实现突破。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一步减少,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防害减灾加大投入。监测预警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观,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表2        蒲城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预测值) “十二五”预期
   2015年 年均增长(%)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83.86 200 2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6.74 25 10
第二产业 亿元 36.07 100 23
第三产业 亿元 31.05 75 20
三次产业比例   13:50:37
全县人均GDP 元 10890 25000 18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0.83   累计完成500亿
三、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56 6.9 22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06 72 20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6033 35000 17
六、农民人均收入 元 4388 11000 20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 4.5 6.5  
八、城镇化率 % 43 50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十、单位GDP能耗下降 % 4.8 15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国内政策导向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困难和问题看得更加深刻一些,把不确定因素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把发展目标定得更加科学一些,一心一意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八个工作重心,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
综合考量蒲城区域优势、资源分布特点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建设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跨越发展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物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率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蒲城工业未来的希望,是蒲城工业经济发展强大动力源。“十二五”期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增加值百亿元左右,占到GDP总量的50%左右。
新型煤化工。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为引领,扩大上下游市场,引进新技术、整合新设备,做好下游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以韩城、白水为连接点,做大煤炭产业,建设煤化工配套基地。
新能源。加快环保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提升,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恒源生物质能发电改造,论证扶持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提高沼气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新材料。发挥民企合作与外企引进优势,发展以海泰等企业为引领,以LED发光材料、新型建材为重点的高性能新材料,构建新材料产业基地与新产业示范园区。
农化工业。支持生物技术、农药化工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引进与改造,把握现代生物技术规模产业化与产业内国际分工格局。以蒲城工业园农化产业区为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农药化工等产业。
装备制造。以建设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契机,引进数控机床等高端制造业,建设航空产业综合发展平台交流平台,发挥优势,推动蒲城航空产业发展构建渭南乃至陕西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运营中心。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蒲城县传统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为了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必须加大改造力度,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转型,实现管理经营方式的转型,通过转型激发出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至“十二五”末,5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分别达到50亿、20亿、15亿、20亿和15亿元以上,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力争达到20%以上。
电力工业。以策划建设蒲电四期为重点,加快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建设,加大太阳能、风能项目的开发和研制,加大利用水泥、煤化行业尾气的回收利用发电项目建设。
煤炭工业。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资源的精深加工水平,提高煤炭工业的综合效益。着手高阳煤田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涉农工业。围绕农畜产品及特色植物资源,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管理标准,增强品牌意识,扶持并建成天菊面粉、华星食品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建材工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建材产品,走高效低耗优质发展路子。依托北部石灰石、大理石资源,做强水泥产业,规划建设大孔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递次跟进的建材工业发展格局,重点改造提升建筑碎石、白灰产业,达到环保、低耗和规模发展的要求。
花炮产业。继续优化花炮产业发展格局,打造“蒲城花炮”主导品牌,加快产业区内公司化提升改造步伐,着力实施大唐花炮城建设。实施“科研型人才引进”战略,吸引资金、技术要素向花炮产业聚集。构建专业花炮科研机构,研究推广危险工序上的机械使用与机械化进程,推广普及新型机械设备,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等级。
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商贸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区域性与跨地区连锁经营,引进、培育主业突出、档次高、辐射面广、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推动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向城市外圈层转移,推进商业、旅游、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商业街建设。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渭北物流园区,重点建设渭北建材物流交易中心、盛世商都等一批农资、建材、农产品大型物流市场,构建立足渭北、涵盖关中,辐射陕北、连接秦晋的商贸物流体系。
旅游业。推动旅游业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实施“大旅游”战略,推进以“两陵(桥、泰)”、“将相故里”为主的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以卤阳湖通用航空为平台开发航空旅游,以现代农业观光为主开发乡村旅游三大旅游板块,促进区域内外旅游资源整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创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文化产业。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名人、名景效应,达到宣传蒲城、推介蒲城的目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整合优质资源,策划打造文化演出中心、文化会展中心,促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推进以瓜菜为主的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化生产,建成西安近郊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果林业。坚持果林种植园区化、基地化和生态化,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提高果品优质率,加强对绿色有机基地产品和优质品种的认定,扩大出口;稳定苹果、发展酥梨、葡萄,扩大红枣、核桃等杂果经济林种植面积。
畜牧业。坚持科技创新,突出优势产业,加快标准化生产,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化,积极推进奶畜、生猪、蛋鸡规模化,创造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都市型新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推广科研成果应用,发展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工厂化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重点发展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速食型、方便型、保健型食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结合我县资源型工业发展方式的实际,要坚持在存量上“转”、增量上“调”,形成工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完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工业产值200亿以上。
1、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在园区整合的基础上,按照园区用地规模、发展方向、企业布局等尽快完成调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园区长远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供电、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方案,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园区管理、融资模式,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园区自主发展能力。要尽快启动蒲城县工业园10平方公里、煤化工产业园区20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和建设,尽快建成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重点项目,培植一批骨干企业,衍生一批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逐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主导产品品牌化、市场营销全球化的工业骨干群体。“十二五”末,两大工业园区年产值力争达到150亿元,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挚和动力源。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专门技术研究开发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扶持力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大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分梯次培育创新企业群,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专门技术突破,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十二五”期建成蒲城花炮产业研发中心、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煤化工后续产业研发中心等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推进的创新发展基地。
3、协调发展内外源经济。发展壮大内源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配套、战略合作和投资参股等形式与国有经济和外资产业链相联接。优化环境,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完善服务(提供技术创新、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平台,推动民营经济专业化、高科技化和集群化,努力使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县域经济的50%以上。要优化提升外源经济,调整优化外资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围绕提升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主动、超前、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整合招商资源,引进2—3个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蒲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生产基地。
4、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关天经济区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规划进程,立足优势,加强推介,开拓新兴市场。要发挥“金十字”区位优势,加快城南新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西依西安大都市发展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南接渭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商贸服务和文化产业;北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做好产业接续和产业配套。使蒲城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聚集地,西安大都市生活休闲目的地,高新产业开发试验首选地。同时要突出县域产业特色,在参与多区域合作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特色品牌;大力发展花炮产业,以特色占领市场;不断优化建材工业,巩固市场份额;努力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吸引澳门特区赌场_澳门金沙游戏¥中心大厅:的外资企业注资、入股,参与开发和建设,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5、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育种、种植、加工、流通等全过程服务。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发挥中心城市创新、创意资源集聚优势,把挖掘传统文化与IT设计相融合。“十二五”期,建成蒲城县域经济综合信息平台,形成涵盖三产、辐射城乡、连接企业、服务农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化发展。
专栏1            蒲城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蒲城县煤化工园区:完成180万吨甲醇、70万吨烯烃项目建设,开发3—5个下游产业链项目和产品,园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110亿元。
蒲城工业园:完成海泰新材料项目并达产达效,吸引1—2个500强企业入驻。调整完善园区规划,做好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使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40亿元。
(三)以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目标,发展现代服务业
1、完善市场体系,激活消费市场。按“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思路,着力构建“144”市场网络体系。即:一个多元市场体系:由多种经济成分的大、中、小型农贸和专业市场组成。四级商业板块:一级县城主中心商业区,二级由兴镇、孙镇、罕井、党睦四镇组成副中心商业区,三级建制镇小型商贸流通区,四级行政村组分销代购点。四大商品流通网络:主要包括日用百货流通网络、农资建材经营网络、瓜果等农产品收购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网络。健全城区完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装饰建材市场的功能,规划建设果品包装专业市场、废品收购专业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电子电器专业市场、农机器具专业市场、瓜果批发专业市场、汽车配套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8大专业市场;鼓励各专业市场设立乡镇连锁专业店,连锁超市,努力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城区店为核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以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拉动城乡消费市场。同时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覆盖面更大、更健全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激活消费市场。
2、着手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依托京昆高速公路、渭黄高速公路及西包铁路、西韩铁路交通优势,启动县城东区渭北大型物流园区、渭北煤化工园物流区规划和建设。完成蒲大公路至五陵路延伸段道路、西包铁路蒲城火车东站站南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建材物流企业入驻,努力将西包铁路蒲城东站、渭黄高速蒲城出口打造成渭北物流业发展的“黄金口岸”,使蒲城成为立足关中、辐射陕北、连接秦晋物流集散中心。
3、下大力气做强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强旅游产业。整合唐五陵资源,加快开发唐文化旅游。按照桥陵和泰陵保护利用规划,完成蒲城县博物馆、唐陵博物馆、唐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大麦草工艺、土布工艺、刺绣工艺等文化创意产品宣传力度,形成3—5个省级以上名牌旅游产品。发挥名人效应,多种途径提升蒲城软实力。争取拍摄1—2部以杨虎城、王鼎和林则徐为主题的经典影视作品,达到宣传蒲城、推介蒲城的目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整合优质资源,策划打造文化演出中心、文化会展中心、文化活动中心。
4、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从事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法律服务、要素流动、破产与清算和就业服务的中介组织;配合财政、金融、税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从事审计、监督、仲裁、代理、拍卖、人才、劳动培训与评价方面的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建筑设计、装饰工艺、项目咨询、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组建从事信息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环境影响评价、家政服务等中介服务组织。五年内新发展协会、商会10个以上,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
专栏2          蒲城县“十二五”服务业建设重点
商贸:渭北大型物流园区;果品包装专业市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小商品批发市场、电子电器专业市场、农机器具专业市场、汽车服务专业市场;投资2亿元的煤化工园物流区。
旅游:唐陵博物馆、蒲城县博物馆、唐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建设。
服务业:人才市场、网络信息服务市场。
(四)以实施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以建设全国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为主题,加快现代绿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10%。
1、着力推进“四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基础产业基地化。粮棉油等基础产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建好以荆姚、贾曲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陈庄、党睦、龙池为主的棉花生产基地,以桥陵镇、翔村、椿林为主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百万亩粮棉生产基地,增强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能力。二是特色产业带状化。瓜、果、菜等特色产业要成片成带分布,重点建设龙池、龙阳、平路庙特色瓜菜生产基地,中部紫荆塬沿线优质酥梨生产基地,高阳、洛滨苹果生产基地,洛滨、永丰、孙镇平路洛河流域杂果生产基地,形成“全国酥梨之乡”、“全国瓜菜生产基地”等品牌效应。三是规模养殖小区化。倡导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实现养殖规模大户向小区集中,重点建设以苏坊、兴镇、荆姚、桥陵为中心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以犇犇牛业、兴镇化木奶牛场为龙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以羊集团种猪场为中心的中部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通过标准化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高效产业园区化。按照“科技园区、产业基地、推广中心”的思路,建设生产园区,积极引导高效产业向区域化和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一组一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逐步建成龙池西瓜、上王葡萄、孙镇平路大枣等特色产业和品牌,用工业生产的理念、标准化的工艺流程、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稳定发展基础产业,壮大提升特色产业。
2、加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全县建成6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果业、设施农业、农技推广、农产品监督服务、畜牧业、农机推广),9个农业综合服务区域(乡镇)站,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涵盖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各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统繁统供、统购统销、统防统治,合作紧密的经济联合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同时,要整合高校、政府、社会等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技培训;整合网络资源,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延伸和拓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到乡镇村组。
3、完善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为目标,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按照蒲城县村镇建设规划,分批次、有重点地推进100个中心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路村村通质量,实现水、电、路、讯组组(自然村)通。健全农村综合服务机制,完成200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健全农技推广阵地、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卫生服务阵地。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特困户、低收入户的生产生活,统筹安排扶持资金,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发展适合农村经济的经济联合体,探索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努力到“十二五”末,使农村产业发展有新格局、农民生活有新提高,乡风民俗有新变化,乡村面貌有新气象,乡村管理有新机制。
专栏3:          蒲城县“十二五”农业农村重点任务
农业:百万亩粮棉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村科技信息平台;
畜牧: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奶牛核心群建设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
新农村建设: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
果业:万亩生态果林建设。
(五)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攻方向,以稳步推动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市民化为突破口,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创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融、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城乡新格局。
1、着力构建三级城镇体系。把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来抓,着力构建由中心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
一是以县城为中心,实施 “南扩、东进”战略。按照“规划与建设并进、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总体要求,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不断加快城区开发建设步伐,完成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大街小巷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区承载能力;重点围绕“双塔”、“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振东家宅“、“清代考院”、“王鼎纪念馆”、“蒲城文庙”等建筑及景点建设古城风貌一条街,提升城市品位和服务功能。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以上。建成功能完善、富有活力、富有魅力的关天规划三级中心城市,打造渭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二是以重点镇为突破,打造荆姚、孙镇、罕井、党睦四大重点镇。按照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荆姚:2015年镇区中心人口发展到3万人以上,镇区中心面积达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畜牧产业,壮大培育骨干企业,建成渭北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孙镇:2015年镇区中心人口发展到4万人以上,镇区中心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力、煤化工等能源产业,打造渭北能源配套产业基地。罕井: 2015年镇区中心人口发展到4万人以上,镇区中心面积5平方公里,以建材、煤炭为支撑,构建渭北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和煤炭及煤机制造基地。党睦:2015年镇区中心面积发展到5平方公里,镇区中心人口发展到3万人以上,围绕卤阳湖开发区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物流商贸、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蒲城经济以城带乡、一体化推进的支撑。
三是以其他建制镇为基础,因地制宜,完善镇区规划和建设,承接农村生产要素的转移,重点做好产业配套、“三农”服务,发挥以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
2、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城南新区要完成8条主干道路及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提高新区产业吸纳功能;做好蒲城县行政中心规划,启动建设程序;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成盛世商都等3个大中型商场、惠民安置小区等3个居住小区,承接乡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完成城东新区建设控制性规划,加快主干路网及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建设,建成5—8个大型物流中心和建材、农产品交易中心。把城东新区打造成渭北大型物流园区,扩张城市经济规模,提升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强化城市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综合治理,完善社区服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3、协调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三级关中城市群为基点,以关天规划 “韩城—蒲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健全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形成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城镇化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倍增效应。推进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孙镇、荆姚、罕井等重点镇建设控制性规划,实施镇区商业网点建设、道路建设及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改造,完成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镇区综合市场、文化休闲广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明晰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实现14万人向城镇转移的目标,形成以城带乡、整体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专栏4:          蒲城县“十二五”城镇建设重点
城南新区综合开发:新城大道路、人民公园、解放路、五塬路、紫荆广场;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基础设施开发: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区中水处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公园园林城市绿化工程,西包铁路蒲城火车东站站前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镇建设项目: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荆姚、罕井、孙镇垃圾、陈庄污水处理厂等。
(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
1、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网络是完善区域经济的平台。要围绕国省公路“双十字”路网主骨架及农村公路“两纵两横两辐射”路网次骨架、铁路“三交叉”、高速“六出口”[附①]的优势,不断完善城乡公路网络。着手策划并建设城区交通大环线,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保障物流通畅;不断改造县乡公路,提高公路标准,达到重点镇通二级公路,一般镇通三级公路目标,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完善通村公路建设,实施自然村组通公路,乡村道路通达率达到100%;重点配套完善煤化工业园、蒲城县工业园区及重点项目区专用道路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法制化建设和市民现代交通意识教育,整顿道路交通秩序,治理交通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提升道路交通承载度;完成蒲城县汽车客运站建设,提高城乡通行运输能力。
专栏5: 蒲城县“十二五”交通路网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
煤化工业园——蒲城县工业园快速干线、煤化工园区专用铁路及园区路网工程、县城——卤阳湖一级公路改造工程(15公里)、蒲大公路(二级)蒲城段,罗夫——韦庄高速公路蒲城段,大荔—凤翔高速公路蒲城段,蒲大公路向北延伸段,规划建设高阳—大孔—三合—原钤公路、蔡邓—西头—东陈—黎起、史家—荆姚—黎起、贾曲—东杨—煤化工,农村公路通自然村工程等。
蒲城县汽车客运一级站建设。
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源、电网、天然气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底完成韩城煤层气输送干管和配套管网建设,“十二五”末重点镇天然气通达率100%,建制镇通达率达到80%。启动煤化工水煤浆输送管线的规划,力争早日建设。加快城区集中一期供热建设步伐,做好二期规划和建设,争取2015年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建立能源储备,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推进洁净型城市构建。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成太阳能发电站,完成恒源电力生物质发电改造,构建以大型骨干电源为主,多种电源并举的能源供给结构。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引、供、管、节、治”五字工作方针。“引”,就是要规划实施“引黄入蒲”工程,实现引进客水8000万立方的目标,提高蒲城新型工业化水资源承载能力。“供”,就是要切实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和农村水环境生态安全,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城南新区、城东新区供水系统建设。“管”,即积极协调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逐步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节”,就是要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方式和条件,重点推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灌溉体系,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治”,就是要加快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重点防洪工程布局,加强对县域内水库的除险加固、维护和管理,提高水库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与水资源综合调度效益。
专栏6:        蒲城县“十二五”水利建设重点项目
农村安全饮水:解决19.6万人饮水安全;
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75万平方公里,新修淤池坝10座;
卤阳湖排涝除碱改造工程:干沟清淤50.75Km,支分沟69.26Km,斗毛沟369Km,建筑物814座;
煤化园区供水工程,渭南市及卤阳湖园区供水专线建设,总投资8.8亿元;
蒲城县城市供水改造项目和城南新区供水工程:新建水源4眼,加压站、调蓄及供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改造城区管网37.8Km等;
小型水利重点工程:改造小型抽水站116处,机组291台套。新建8个高效节水示范工程6000亩,新打机井50眼,末级渠道衬砌464Km;
小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造中小型泵站80处,完成渠道防渗衬护5269公里,修建各类建筑物2002座。
(七)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坚持以节能降耗为目标,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集聚,实现规模效益,重点规划建设大孔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要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相关产业链的骨干企业为依托,实施节能战略,建成尧柏、前兴水泥窑尾余热发电项目,清洁能源公司中水回收利用项目和蒲电脱硝工程。继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8.8万吨,完成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消费,实施太阳能工程、沼气工程,太阳能入户率达到80%,沼气用户占农村用户的50%,建成大型沼气示范用户10个。全力推行节能工作,建成3条太阳能照明示范街,2个太阳能照明示范广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努力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2、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大城市和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防治力度,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100%;逐步取缔城区燃煤锅炉,实施“气化蒲城”工程,城区燃气普及率达80%。开展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环境优美生态示范乡镇等绿色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坚决取缔非法石渣厂、石灰厂等污染小建材企业,控制污染排放,使工业企业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指标降低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加快环保节能改造,实现建材工业环境节能全面达标。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投资、社会投资相补充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生态结构体系。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不低于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大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采取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努力使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建设洛河流域果林生态旅游区,绿化荒沟荒坡30平方公里;建设渭清、西禹百公里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县城区四周50公里百米防护林网,进一步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和休闲广场数量,着力打造绿色蒲城,生态蒲城、宜居蒲城,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双创”目标。
3、着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合理有序开发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管理,科学配置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增强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土地交易制度,保障土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创新运作机制,在充分利用好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的整合,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用地指标2500亩以上,用于工业园区及工业项目建设。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土地资源,运用市场方式探索工业用地供给新机制;加强企业建设用地指标评审核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承载力,有效缓解土地供求矛盾。
专栏7:             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
建设大孔循环经济产业园,尧柏、前兴水泥窑尾余热发电项目;清洁能源公司中水回收利用项目,太阳能工程、沼气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
洛河果林生态区建设,绿化荒沟荒坡15万亩;渭清、西禹公路百公里防护林带;城区50公里百米防护林网建设。
(八)着力改善社会民生,构建和谐新蒲城
1、优先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以完善教育体系为目标,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调整教育结构,巩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幼儿教育,建立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以实施“316”工程为载体,加大普教规范化管理,推行新课标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工作。重点构建与创新型、技术性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完成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扩建和功能完善、高阳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城区和农村两大板块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蒲城职教中心成为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同时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力度,利用好信息技术和高度开放的网络体系,建设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努力把人口大县转化为人力资源大县。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努力使新增财力4%以上用于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成高中向县城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小学向寄宿制发展的发展目标;着手规划和建设幼儿教育体系、特殊教育体系,完成50所规范化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至2015年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受教育率达98%以上。继续鼓励支持、正确引导民办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多元化办学体系。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加快建设公共文化和科技服务体系。以打造文化名县为目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实施全县广播电视全覆盖;规划建设县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实施文化资源惠民工程,规划建设县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县级图书大楼,完成17乡镇文化站建设和100个行政村文化站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蒲城体育运动中心”,17个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多途径增加科技投入。巩固发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重视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培训,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社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科技贡献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科普宣传,策划建设青少年科技馆。实施“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完成科技培训20万人次,申报专利100件以上。提高科技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3、建立县域人口服务战略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民生优先,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建设成果,统筹城乡卫生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地方病防治纳入基本医疗范围,同时加大地方病突发应急救治力度,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使群众享有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补偿率,使广大群众享受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积极策划并完成蒲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卫生监督执法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能力,切实加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督工作,推动全县食品、药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重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重点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十二五”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0万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城镇各类企业全部纳入统筹范围。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应保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落实优抚安置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建成并发挥中心敬老院功能、完成4个区域敬老院、12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素质,弘扬先进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双拥和兵役工作,积极做好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巩固发展“五五”普法成果,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煤矿、烟花爆竹生产、非煤矿山及高危行业、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完善群体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认真执行《信访条例》,建议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机制,妥善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专栏8: 蒲城县“十二五”社会事业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教育:城南一小、城南一中,县幼儿园一座,中心城镇幼儿园,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项目;
卫生: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门诊楼综合改造、中医院医技大楼建设、医院综合大楼、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健康教育科技中心、乡村医生培训、卫生监督服务楼;
社会保障:区域性敬老院,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体育健身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中心,县博物馆建设等。

四、保障措施

1、强势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积极推进思想大解放。要在工作思路上求突破。力戒大而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大事,每年确定一至两个重点产业和工作,抓深抓细,力争有实质性的跨越。在资本运作上求突破。设法吸纳外部资金,利用政策争取上级资金,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巧用政策置换资金,实施项目赢得金融资金。在宣传蒲城上求突破。着力打造文化名片,围绕“将相故里,盛唐文化”等主题,打造精品专题片,在中、省主流媒体上宣传;围绕“中国报时城”、“中国焰火、酥梨之乡”,集中进行策划包装,举办一系列文化体育主题活动,扩大蒲城知名度。二是加强执行监督。要健全工作落实责任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工作进度和结果;坚持通报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点评会议、专题会议,通报落实情况,督促工作进展;积极推进干部绩效考核改革,实行经济发展、民生进步、环境改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对重点工作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度,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三是开展中期评估。“十二五”中期,对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形成评估报告,按程序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定。同时,规划实施期间遇到形势变化或其它重大原因,致使原内容不适应新形势而需要修订或废止时,对局部内容进行研究调整并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2、着力深化各项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实行有偿、有限期、可流转的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鼓励村集体或乡镇有关机构将农户承包地集中租用后转承包给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或城市农业投资者,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户承包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支持成立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探索农村废弃宅基地的综合利用,减少土地闲置占用规模。全面建立土地交易评价、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等中间服务组织,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纠纷。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新农村建设投入,农村公路养护、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机制,推动农村事业进步。
实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对接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乡、村最低财力保障机制。加快发展新型金融合作组织。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小额信贷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中小银行、金融超市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法人、自然人为主出资,按公司法要求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市场原则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及中小企业自发出资组建的互助型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建立快捷通道。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一方面,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确立户籍自愿流动登记制度,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户籍问题,降低迁移成本。另一方面,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同城待遇和当地户籍问题,使移民户最终实现与原户籍人口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同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同等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同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软环境”作为发展的“硬条件”,发挥市场调节职能破除行业壁垒和障碍。逐步提高财政公共支出比重,加大政府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进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建立行政事务、产业促进、社会服务等方面新型的政府服务平台。构建小政府、大职能的管理模式,探索更加有效的奖惩机制,激活政府内在活力。
3、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
举全县之力抓大项目。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人力、物力、精力重点用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十二五”期,要集中抓好投资300亿元以上、关系县域经济发展未来的十大产业项目(附②),投资100亿元以上、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附③),投资20亿元以上、关系民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十大民生工程项目(附④)。同时,要制定年度建设重点、时限要求、目标任务、投资规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带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发挥招商引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促成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投资项目落户蒲城,五年累计引进内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外资约6000万美元。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最新投向,有的放矢地筛选、开发、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加大攻关衔接力度,力争大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笼子”,实现五年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投入30亿元左右目标。借鉴城南新区引资。建立职能清晰、分工明确,以城市资产和资本为融资载体,以城建投公司为操作平台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资产规模、现金流量,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初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存量资产资本化、行政资源一体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工作。要按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抓住影响县域经济全局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通过嫁接改造、深层次开发,做项目策划和前期研究,不断加大项目储备,丰富项目库;要加大前期工作的人才物投资保障,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组建更加专业的项目策划咨询中心。要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把解决项目用地放地首位。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评估论证制、重大项目稽查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终身责任追究制,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4、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通过提升政策吸引力、服务亲和力、文化感召力,增强与加速赶超发展相适应的县域软实力。
建立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落实新上项目自投产之日起在规定年限内对企业给予“按企业所得税县级所得全额和按比例奖励”的税费优惠;对大型工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将土地出让金县本级所得部分同等额度给予奖励。
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培育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重点为企业提供证照换发、年检年审等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上招商引资项目和新上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前期工作代理制,建设服务跟踪制,经营环境保障制。
建立宽松放心的投资环境。把社会治安作为放心投资的第一环境,构筑覆盖全县的社会安全防控网络和应急反应体系;对涉企“三乱”行为有报必查、有查必果;严厉查处涉企案件,坚决打击强买强卖、索拿卡要、阻工闹事、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的人和事;对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为客商投资、企业经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实行环境建设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者的处理。对每个新建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一个班子负责,上门服务,一次性解决到头。不断完善社会公开评价体系,规范评价形式,细化评价内容,积极扩大群众参与评价的范围。对一个时期反映突出的部门和单位,要把评价对象进一步具体和细化,评出优质服务,评出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兴县”战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抓紧制定完善新世纪人才规划,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积极为人适其岗、人尽其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高待遇,使其为蒲城发展贡献智慧;建立淘汰机制,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采取调岗使用甚至淘汰。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引进急需研发管理、营销人才,为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加大职业技术培训的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大对乡土人才、农村能人和农民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培养树立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我县在“十二五”期取得新跨越提供智力保障。

附:①公路“双十字”、“两纵两横两辐射”,铁路“三交叉”,高速“六出口”。公路“双十字”即:西禹与渭黄高速、省道渭清路与西澄路“双十字”,罕固公路、蔡龙公路“两纵”、蟠坡公路、原钤公路“两横”、贾荆公路、蒲大公路“两辐射”;铁路“三交叉”即:西韩铁路、西延铁路、西包铁路在县域内交叉通过;高速“六出口”即:京昆高速蒲城、荆姚、孙镇三个出口,渭黄高速蒲城东、卤阳湖、罕井(拟建)三个出口。
②十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分别为:1、煤化工园区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2、海泰新材料基地建设项目;3、前兴20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4、100万吨甲醇合成汽油项目;5、恒源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6、大孔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及石膏、石灰产业项目;7、城东物流园区暨大型物流中心建设项目;8盛世商都商贸城建设项目;9渭北建材物流交易中心项目;10、城区8个专业市场建设。
③十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分别为:1、城南新区道路等建设项目;2、西包铁路蒲城火车东站站前区基础设施建设;3、渭黄高速公路蒲城至白水段建设;4、城区交通大环线建设;5、煤化园区专用一级公路建设;6、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7、泰陵旅游专用公路建设;8、“气化蒲城”建设项目;9、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大荔至风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④十大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分别为:1、蒲城县体育中心建设项目;2、蒲城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心敬老院、4所区域性敬老院,20个养老服务中心)、3、县医院门诊大楼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4、桥山中学、城南新区学校(1所小学、1所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5、幼儿教育体系建设项目(30所幼儿园);6、职业教育培训、实习基地建设(职教中心、高阳职业中学)项目;7、人民公园建设项目;8、城乡安全饮水保障工程;9、20万平方米廉租房、经适房建设项目;10、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